数分裂的相关知识,并且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学习的主动性较高,对生物实验的学习兴趣较为浓厚。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已学的知识。Р教学目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形成分析问题并认识事物实质的思维能力;确立物质是运动、发展、变化的唯物主义观点,加深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的认识。Р【实验过程】Р一、材料用具Р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显微镜。Р二、方法步骤Р1. 调好显微镜,把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放到显微镜的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好。Р2.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Р3.先用低倍镜依次找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的细胞,再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Р4.根据观察结果,尝试绘制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简图。Р三、实验结论Р根据观察结果,描述动物细胞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染色体变化的特点:Р【总结归纳】Р1. 实验成功的关键及注意事项。Р实验成功的关键:掌握显微镜下区分减数第一次及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细胞的方法;Р注意事项:观察时遵循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的顺序,使用高倍镜时候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Р2. 当用低倍镜看清楚后,转换成高倍镜后却看不到或看不清染色体,试简述其原因。Р主要原因有:没有调焦距;物像没有移向视野的中央;装片放反;高倍镜头损坏等。Р3.减数分裂各个细胞时期的特点:Р间期:看不到染色体;Р减Ⅰ前期:出现染色体,同源染色体联会,出现四分体;Р减Ⅰ中期:同源染色体在赤道板位置成对排列;Р减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Р减Ⅱ中期:非同源染色体成单排列在赤道板位置;Р减Ⅱ后期:着丝点分裂;Р减Ⅱ末期:染色体逐渐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