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2017年—2018年学年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卷、答题纸与答案解析

上传者:相惜 |  格式:doc  |  页数:5 |  大小:174KB

文档介绍
到适合自己的最佳位置”的结论。Р19.(3 分)①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②有积极乐观的心态(或不因处于劣势而烦恼);③要付出努力。(每点1分)Р(五)(18分)Р20.(3分)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把锄头比作怨妇,借助人格化的“寂寞”“静静地倚靠”等词语,生动形象地说明锄头已很久没用了(1分),表现了锄头的忧伤与寂寞(1分)。Р21. (3分)不矛盾(1分)。因为说“父亲却先背叛了”,是因为靠锄头种地再也承载不起养家糊口摆脱贫困的重担(1分);说“父亲终究没有逃离与背叛”是因为他的心里,始终有一把锄头挽就的心结,是对家乡的爱,他要握起那把锄头,书写村庄的富饶与秀美(1分)。(只亮观点,没回答理由的不得分)Р22.(3分)①对锄头创造生活的敬重之情;②对为了生活逃离锄头的无奈之情;③逃离锄头时的悲痛之情;④离开锄头后的眷恋之情(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Р23.(3分)锄头是农业的象征,农人依靠农业生产,并不能解决家庭生活问题(1分),不得不离开他们热爱的土地、眷恋的锄头到城市去谋生,村庄变得荒芜了(1分),这是“村庄的忧伤”;锄头的命运就是农村的命运,它见证了农村的兴衰冷暖变化,反映出农人们对农村的热爱或冷落的态度(1分),这是“村庄的温度”。 (意思对即可)Р24.(6分)①表面上写锄头,实际上是借锄头写农村的现实生活,一把锄头的命运就是农村命运的缩影。②锄头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反映了以父亲为代表的农民对农村的复杂感情。③用拟人手法,写锄头的寂寞,反映了大批农人逃离农村进城谋生,农村变得寂寞、荒芜的景况。④锄头寂寞的直接原因是家庭贫困导致父亲逃离村庄;深层原因是改革开放后城市与乡村的巨大落差。⑤借锄头的寂寞,写出作者对农村现状的思考,从而唤起人们对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关注。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Р三、表达·交流(60分) Р25. 详见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