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微贫贱,但经受了艰苦的磨练后却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成才是需要艰苦磨练的,即“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从而明确“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所有这些故事说明什么呢?这说明人在逆境中是不能自卑的,要有乐观的心态,要勇于面对,要自强不息。只有这样才能成才,才能成功。同样,“女娲补天”“精卫填海”“西西弗斯永不停顿地推石上山”,表述的都是为目标不懈努力,追求自强不息的精神。唐僧冲破千难万险西天取经,老人与海的果敢搏斗,鲁滨逊在黄岛上的孤独漂流,更显示出人类无穷的伟大。在教学胡适的《我的母亲》这一篇文章时,课后研讨与练习题中“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到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你在哪些方面深受自己母亲的影响呢?”我要求学生回忆并与同学交流,然后写一个片段,要求学生如实地反映母亲对自己的教育以及爱。通过课内外生动故事,典型人物历程的延伸,让学生在感受中领悟,在领悟中思考,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交流,不断思辨,受到健康的美的启迪。Р 三、让学生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饯行、完善人格Р 有句话:纸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思想教育和审美熏陶中吸取完善自我人格的情感力量,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内化为具体的信念和行为方式,进而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今年植树节,学校组织学生进行献爱心活动,人人为绿化校园献出一株树,并亲自植上这株树,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的人格实践的机会。我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积极参与,身体力行,用行动作出响亮的回答。Р 总之,笔者在语文教学中,适时抓住时机,借助一幅幅生动感人的画面,场景,熏陶学生,感染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逐渐明确人生职责,明辨是非,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爱大自然的情感,让健康而理性的光辉映射每一位学生的情感天空,从而让学生具有健康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