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生本、生态、生命,政治课堂的三生有幸

上传者:梦溪 |  格式:doc  |  页数:4 |  大小:55KB

文档介绍
材之中;教室是载体,包括座位的排列方式、教室的文化氛围等。各要素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下会出现不同的性质、功能,当它们以有序的结构形成整体时,会呈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规律,提高课堂的整体效果。Р3.目的:生命——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追逐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是智慧、力量和一切美好情感的唯一载体,因此,实现学生生命成长,是课堂改革、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这里的生命既包含学生的生命,也包含教师的生命;既是生物向度的生命,也是精神向度的生命,是物化和文化的有机统一,课堂教学过程应成为提升自己生命质量的人生历程。Р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有这样一段话:“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蔽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共鸣,你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我们的课堂里是一群活生生的人,他们满脸天真纯真、满脑稀奇古怪,但只要我们相信“所有的学生都不同程度地潜在着智慧“,并以自身积极的情感创造性地去工作,与学生开展高层次的精神对话,以满足学生精神生活的需要,赋予学生生命的价值,给学生以道德和良知的启迪,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那么,当师生之间在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道德倾向与审美情趣达到同一频率时,师生之间就会产生认识、思维、情感方面的“共振”或“共鸣”,进而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Р正如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中说的:“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我们的政治课堂只有秉承生本理念,实践生态教学,追求生命发展的价值,学生才能真正感悟生命、理解生命、升华生命,这才是教育的本真。Р【参考文献】Р李森.论课堂的生态本质、特征及功能[J].教育研究.2005(12)Р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