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论徐志摩诗歌的思想性及艺术性

上传者:菩提 |  格式:doc  |  页数:10 |  大小:35KB

文档介绍
用两回“道一声珍重”,造成音乐的回旋感,具有一咏三叹的艺术效果。最后以“沙扬娜拉”作结,语短韵长,千种风情,万般离愁,尽在不言中。诗歌糅合了中西两种诗式的风格,又不显得矫揉造作,读来如行云流水,自然酣畅,堪称抒情诗中的“绝唱。Р三.徐志摩的诗歌在文学史上的意义Р徐志摩的诗歌不仅有优美的意象、空灵洒脱的意境,还隐隐约约透露出对人生的理解、对生命的把握,使人感受到艺术的价值和美。在诗中,徐志摩融贯中西,构筑了自己特有的“爱、自由和美”的理想世界Р。他的诗歌语言别具一格,他不仅继承了中国古典文学的诗风,同时又开始多方探求新诗的形式,对诗式的技巧更加注意推敲,对诗体进行大胆的创新。他的诗体有自由体,新格律体,也有西洋诗体,甚至还有无标点诗。在徐志摩的诗歌创作中,既大胆引进西洋的诗体诗风,又具有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味,是西方现代思潮与中国古典文学精华的结合体,它还弥补了新诗在对旧诗的抗争中忽视了艺术形式的完美这一缺陷,使人们对白话诗刮目相看,这可以说是徐志摩在诗歌创作上的最大成就。同时,徐志摩的诗歌既尊重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又有对现代汉语语言习惯的某些突破;在语法规范上,既有中国古典诗词的浸润,又有英诗的好些影响;在新诗格律化的过程中,既有对闻一多“三美”主张的有效融会,又有他自己的独到意会。他是根据自己“真纯的诗感”在创造、在发现。因此,他在诗歌艺术上所作的探索,对现代汉语诗歌艺术的发展创新来说,他的贡献是其他新月诗人所不能取代的。Р参考文献:Р1.<<列宁忌日—谈革命>>,见徐志摩<<落叶>>集第126页;Р2.陆耀东:<<论徐志摩诗>>,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2年第2期第95页Р3.卞之琳:<<徐志摩诗重读志感>>(见1979年<<诗刊>>第九期)Р4.茅盾:<<徐志摩论>>(原载1933年2月1日《现代》2卷4期)?Р5.<<文学研究动态>>1982年第12期第4页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