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音韵学沈献初教学视频笔记

上传者:叶子黄了 |  格式:doc  |  页数:26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的关系为:S=T/(L)M(E)括号里的可以少。汉语的一个音节是非线性结构。反切汉语的一种传统注音方法,用两个汉字拼注出另一个汉字的读音,被注音的字叫“被切字”,用来注音的前一字叫“反切上字”或“切上字”,后一字叫“反切下字”或“切下字”,这是因为古书的书写是直行格式,前一字在上而后一字在下的缘故。李汝珍《李氏音鉴》是一部著名的代表时音的通俗韵书,为蒙童学习而作。比照南北语音异同,“穷神索隐,心领神悟”记录了清代早年北京话的声韵调。“敢问:反与切,其义何也?对曰:反者,《毛诗·卫风》笺云覆也;切者,《淮南·原道》注摩也。所谓反切者,盖反复切摩而成其音之义也。《古今韵会》云:一音辗转相呼谓之反,一韵之字相摩以成声谓之切,以子呼母,以母呼子也。《礼部韵略》云:音韵辗转想协谓之反,亦作翻;两字相摩以成声,谓之切,其实一也。”“刘鉴《玉钥匙》云:反切二字本同一理,反即切也,切即反也,皆可通用。斯言是也。……凡反切必以两字者,盖上字为切字之母,下字为切字之韵,苟舍此,无以成其音也。”反切变读:东德红切[toŋ]t端母,清辅音,所以调变阴平;若是浊声母,调变阳平。现在普通话的读音是从反切中折合出来的。23.反切的被切字、切上字、切下字都是汉字,三个字各有声、韵、调,则一个反切共有九个语音要素,如果其中一个语音要素有变,这个反切的语音内容就有了变化,这就使反切拼读出来的音具有可变性。反切的应用到了清末就被注音字母代替。民国时期的注音字母是章太炎提出来的。所有的韵书都是以反切构成。现代语言学是科学性的,古人的语言学则经验性很强。反切法之前是读若法、譬况法、直音法;应用反切最早的人是服虔和应劭(过去一般认为反切起于曹魏孙炎,其实服虔更早);颜师古作《汉书注》,参酌二十家注释,对前人注释的甄别采取了不同做法。魏晋南北朝时期音义成风,出现大量学者为古书注音。《说文解字》大徐本采用《唐韵》的反切。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