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统计各项感染指标。Р定期反馈信息。Р六、分析应用Р1、定期横向、纵向比较各项指标,如与本院历年来的医院感染率进行比较、与其他医院的监测数据进行比较。若感染率过高,应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若感染率过低,应分析是否存在漏报等原因。Р2、定期将监测分析数据反馈给相关部门,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Р3、定期评估干预措施的有效性。Р(七)细菌耐药性监测制度Р1、细菌耐药性监测:监测临床分离细菌耐药性发生情况,包括临床上一些重要的耐药细菌的分离率,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PDR-AB)和泛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PDR-PA),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革兰阴性细菌等。Р2、监测调查对象:临床标本分离的病原菌。Р3、监测内容:细菌,抗菌药物,药物敏感结果。Р4、监测方法:统计、分析微生物室分离的细菌和药物敏感结果。Р5、资料分析内容:Р1) 不同病原体的构成比。Р2) 主要革兰阳性细菌的构成比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Р3) 主要革兰阴性细菌的构成比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Р4)MRSA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构成比及分离绝对数,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Р5)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和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DR-PA)的构成比及绝对分离数。Р6)VRE占肠球菌属细菌的构成比及分离绝对数,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Р6、总结和反馈 结合以往资料总结并公布监测结果,每半年由细菌室提供耐药菌和药敏分析数据,向临床医师和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反馈。Р(八)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监测制度Р抗菌药物定义:具杀菌或抑菌活性、主要供全身应用(含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滴注等,部分也可以用于局部)的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咪唑类、喹诺酮类、呋喃类等化学药物。通常不包括抗寄生虫药物、抗病毒药物、抗结核药物和局部使用抗菌药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