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建设用地等约束性指标,县乡级重点依据上级规划调整结果做出相应调整,并结合实际开展规划布局的调整完善。Р依据2014年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开展规划调整。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调整应在分析土地调查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国家新的规划和政策。规划布局调整要依据最新的土地调查成果,综合考虑新型城镇化发展、开发边界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等因素,结合当地实际合理优化布局。Р2、调整原则Р(1)总体稳定,局部微调。坚持《规划》确定的指导原则、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基本不变;局部调整完善《规划》,增加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优化建设用地布局,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Р(2)应保尽保,量质并重。确保耕地数量基本稳定,质量不下降,优质耕地除实施国家相关规划难以避让的以外,均划入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Р(3)节约集约、优化布局。统筹增量与存量建设用地,遏制建设用地过度外延扩张,合理调整用地结构和布局,统筹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用地,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Р(4)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强化调整完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重点做好中心城区耕地和基本农田调整,优化建设用地布局,完善政策措施,落实“十三五”建设用地安排。Р(5)加强协调,充分衔接。坚持科学论证、标准统一、公众参与、民主决策,强化与“十三五”规划等相关规划的协调,做好与上下级规划的衔接,推进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探索“多规合一”,完善土地用途和国土空间管制制度。Р(三)主要依据Р1、法律、法规Р(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Р(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Р(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Р(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Р(5)《基本农田保护条例》;Р(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办法》。Р2、政策文件Р(1)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