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缺乏长期经济发展规划,通常只制定为期一年的经济政策,且政策多变,影响经济发展。乌投资项目的实际操作也存在弊端,项目成本估算混乱,项目实施中又追加投资,人为提高工程量和造价,编制可研报告时依据的经济数据不可靠,建设工程招标缺乏竞争性和透明性等。乌政府在工业领域投资约占30%,但投资效益最差。Р (五)基础设施薄弱,物流成本较高Р 乌兹别克斯坦是双重内陆国,没有出海口,对外物流通过公路、铁路和航空来完成。目前,乌主要公路网全长Р185万公里,其中公用公路43万公里。但乌公路老化严重,配套设施不足;乌境内铁路总长约6000公里,电气化路线仅有900公里,乌计划未来数年逐步对铁路进行电气化改造,使电气化里程达到约2000公里。总体看,乌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外部配套能力不足,在增加物流成本的同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效率,制约了相关产业快速发展。Р 四、中乌产能合作的原则与目标Р (一)原则Р 1.坚持企业主导、政府推动Р 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按照国际惯例和商业原则开展中乌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企业自主决策、自负盈亏、自担风险。但考虑到乌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双方政府应积极发挥对接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制定发展规划,改革管理方式,提高便利化水平,完善支持政策,营造良好环境,为开展产能合作创造有利条件。Р 2.坚持突出重点、有序推进Р 中乌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要选择资源禀赋条件好、制造能力强、技术水平高、国际竞争优势明显、国际市场有需求的领域为重点,根据乌国家和行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用贸易、工程承包、投资等多种方式有序推进。Р 3.坚持注重实效、互利共赢Р 推动我国装备、技术、标准和服务“走出去”,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践行正确义利观,充分考虑乌兹别克斯坦国情和实际需求,注重与当地政府和企业互利合作,创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