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用机制砂》(JT/T 819-2011)。另外本规范也融合了机制砂研究的最新进展,这些内容由于尚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可以参照,采用“在试验成功,建设方批准的情况下可采用”的形式提出,旨在促进机制砂的科学使用,避免资源浪费,提高工程建设质量。Р本规范认为,机制砂中的石粉含量并不是越低越好,适量石粉在机制砂混凝土中对工作性、强度、耐磨、耐久性往往有良性作用,如果将石粉含量控制在较大的限值,并不是放低了技术标准,和我国标准体系中“地方标准不得低于国家标准”并不违背。Р与本规范有关的、难以详尽的技术要求,应符合国家、交通部现行标准、规范和细则的有关规定。Р术语Р2.0.1 机制砂 Manufactured sand, or crushed sandР岩石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粒径在4.75 mm以下的岩石颗粒,但不包括软质岩、风化岩石的颗粒。Р2.0.2 混合砂 Blend sandР由机制砂和天然砂、机制砂与工业废弃物等、天然砂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等混合制成的砂。Р2.0.3 人工砂 Artificial sand, or synthetic sandР机制砂、混合砂等非天然砂的统称。Р2.0.4 泥块含量 Clay lump contentР机制砂中原粒径大于1.18 mm,经水浸洗、手捏后变成小于600μm的颗粒含量。Р2.0.5 粉料含量Powder contentР机制砂中粒径小于75μm的颗粒含量。Р2.0.6 石粉含量 Crushed dust content, or rock fines, or rock dustsР机制砂中粒径小于75μm的颗粒、且其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与被加工母岩相同的颗粒含量。Р2.0.7 泥粉含量 Clay powder contentР机制砂中粒径小于75μm的非石粉的颗粒含量,大多数是表土和夹层粘土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