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贴近生活,传承形式多样,于幼儿教育具有很强的可行性。节气文化传承不应是单纯知识的传承,更应充分发挥二十四节气文化在日常生活、民族认同等方面的功用与价值。要做到这一点,学校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途径。但小学以上的教育由于种种限制,更多地是进行二十四节气文化知识的传播,反而弱化了二十四节气文化相关民俗生活方式的传承。幼儿教育基于触发式、体验式,恰恰在这方面有其优势。《指南》强调“幼儿园课程设置应以幼儿为中心,紧紧围绕幼儿的游戏和生活,突出幼儿通过直接体验学习这一特点。”这一课程设置特点,决定其教育方式以游戏与生活为中心,这与二十四节气文化传承的有效方式相契合。二十四节气文化课程可以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以游戏故事为载体,进行生活性和探究性课程开发。二十四节气,经过长时期的演进,已被人们赋予了特定的文化意义,有些形成了固定节日, 如清明、冬至等。引导幼儿一起将二十四节气文化相关内容变成故事、情景剧;运用大量存在的,与节气关联的儿歌、诗画等,增进幼儿了解探索人文世界的兴趣。注重实践与养成、形式与内容结合,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潜移默化中实现二十四节气文化的传承与再创造。Р《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贯穿国民教育始终,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二十四节气文化的自然性与时序性特征与幼儿的心理特征及幼儿教育的指导思想相适应,且二十四节气文化可以有效的嵌入幼儿的游戏、生活等教育活动中,在文化传承上更易于幼儿接受。综上,在创新幼儿教育的实践中,我们要利用好二十四节气这一丰富、宝贵的文化资源,让幼儿从中汲取营养、增强力量,使其自然的内生出文化自信,助力幼儿健康成长。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科研课题“二十四节气文化与幼儿园课程开发研究(课题编号:2014QNRS049)”阶段性研究成果。Р(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