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云南边境民族地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思考

上传者:相惜 |  格式:doc  |  页数:9 |  大小:29KB

文档介绍
实际,根据群众的需求提供供给Р 河口县农村村民从年龄上来分,有老年人、中青年和少年儿童三类。老年人多受教育程度较低,观念较为陈旧,对此应进一步挖掘和梳理传统文化习俗,让其发挥更大作用;中青年在公共文化的建设上多考虑文化建设带来的经济回报,考虑到这一代群体易接受新事物、新观念的特点,应不断创新和变革,引领其素质不断提升。对于青少年,应结合学校等公共场所,让其深入了解中华民族及本民族的优秀文化。Р 在公共文化的供给上,当前主要采用“自上而下”的模式,以至于很多“需求”是外来的或是上级要求所决定的,而农民亟需的生产性和涉及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文化却严重短缺,应采用“自下而上”的模式,挖掘村民公共文化需求,从而更好地推进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Р 4、建立地方指导标准,做好文化发展规划Р 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的公共文化建设指导标准,但对于河口的农村来说,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标准,以便让各阶层的农民都能参与到公共文化中来。做好公共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这样才能持续地推进公共文化发展,更好地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团结和繁荣。Р 5、重视文化软实力,加强边境及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Р 第一,在均等化的前提下,突出建设重点,特别是向边境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倾斜。这一方面可以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达到“扶贫先扶智”;另一方面可以保证边疆文化安全,彰显文化软实力带来的国际比较优势。第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社会力量兴办公共文化实体,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拓展投入来源,使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总量得到显著提升。Р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部边境民族地区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公共文化需求与供给研究”(14BMZ107)。) Р 【参考文献】Р [1] 杨兆萍:边境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模式研究[J].经济地理,2005(3). Р (责任编辑:柯秋萍)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