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市场的分化机制等多种原因,资本取得了绝对的支配地位并获取了绝对高额的要素报酬,而劳动收入所占比重很低,从而导致储蓄率居高不下。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由于私人消费、私人投资、出口需求增长空间有限,刺激需求的唯一办法就是大规模扩大政府投资。反过来,大规模扩大政府投资的后果是进一步挤压民间资金,并继续延续过去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可见,在世界经济体系的体制环境下,总量增长和结构调整之间存在内在性的矛盾,总量增长牺牲了结构调整。Р 政府投资挤压民间投资的道理是显而易见的,缘何政府投资一定会导致粗放式增长呢?过去,大量文献从中国经济内部寻找原因,试图用短缺经济、赶超战略、工业化、城市化等因素解释中国粗放式增长方式的形成,也有学者从国际经济角度,用国际分工和国际投资理论来进行解释。王诚(2007)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已经超越了经济增长方式问题,它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发展滞后所导致的。但这些研究并不能解释这种粗放式增长方式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一直能够延续下来,并且还有继续延续下去的趋势。实际上,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垄断,一方面,垄断使得发展中国家的民族资本处于竞争劣势,垄断抑制了发展中国家的创新;另一方面,垄断资本力量在发展中国家具有很强的渗透力,无论是发达国家的垄断资本还是发展中国家内部的垄断资本,它们都试图对政府部门进行渗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各个行政层级中都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着;再一个方面,垄断也迫使那些发展中国家采用政府干预形式对抗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因此,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政府投资本身就是一种垄断行为,官僚结构和垄断利润是抑制创新活动和经济结构转型的根本性因素,从而使得转型国家的总量增长与结构性调整之间存在着必然的矛盾,这种矛盾会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加剧,这也是为什么在一个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中,中国粗放型增长方式得以延续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