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保持宏观调控连续性 继续控制产能过剩

上传者:梦&殇 |  格式:doc  |  页数:4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00万辆,但是,数据显示,一季度汽车增长36.3%,其中轿车增长高达70.5%,市场的盲目投资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这也反映了本轮宏观调控的效果不尽人意。 Р 总体来看,在目前的经济运行中有两股力量在较劲。一方面,市场的力量在往下走。从短周期的角度看,本轮经济增长峰值已过。主要依据是引领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如钢材、汽车、重化工、能源等行业陆续出现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行业效益下滑,对其它行业的辐射带动效应大幅下降。流动性过剩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这一点,即大量资金由于找不到市场盈利机会,而不得不沉淀在银行系统。另一方面,从地方角度来看,各省的“十一五”发展指标均高于中央政府的7.5%,21个省定在10%以上,最高的省份达到13%。如果把指标分解到市、县,还得层层加码。在去年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盘子中,地方项目所占比重为87.6%,今年作为“十一五”开局之年,前两个月这个比重已经达到89.1%。两股方向相反的力量共同发力,究竟会引导经济运行何去何从?关键在于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力量。如果调控得当,政策逆向着力,既快又好的运行态势还会继续;如果调控不当,全面过剩不可避免。 Р 下一步的宏观调控应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迅速扭转土地和信贷有所松动的政策趋向,继续严把土地和信贷两个闸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加强对经济运行态势的监测,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控制产能过剩领域的非理性投资。在适当时机可以考虑升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产能过剩和价格走低已成为影响当前我国经济平稳运行的两大重要因素,宏观调控如果把握得当,国民经济“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局面就可以得以持续,但政策上如果稍有不慎或偏差,本轮经济就有可能在2007年发生“转折”性变化,对此应当引起高度警觉。 РР Р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 Р Р 2420106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