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固定资产配置效率研究

上传者:叶子黄了 |  格式:doc  |  页数:11 |  大小:31KB

文档介绍
履职能力”是固定资产配置效率的首要因素。因此,在固定资产配置标准建设过程中,首先应以满足业务需求为目标。主要措施有:一是标准制定的主体要回归各业务主管部门,特别是与人民银行各项业务相关的专用资产的配置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应充分发挥各业务主管部门的作用,围绕业务实际制定配置标准,使各类固定资产的配置能够全面满足业务需要。二是要建立配置标准论证机制。综合考虑各类影响因素,对业务部门拟定的配置标准的适用性、科学性、有效性进行充分论证,以确保配置标准的最优。Р (二)基于“效率”角度,加强存量规划,提高使用效益。固定资产配置标准建设是立足存量现状,逐渐优化增量规模和标准的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应多措并举,建立综合性配置方案。以预算资金分配、现有资源条件为基础,依据国际通用的因素分配法原理,逐步建立一套系统的固定资产配置方案,以推动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通过盘活闲置和未充分使用的资产,调剂资产余缺等途径,促进基层央行最大限度地整合现有资源,提高整体资产使用效益。Р (三)基于“专业”角度,注重队伍建设,提升技能水平。“技术水平”因子对资产使用效能的影响程度说明,要提升配置效率,不仅需要建立健全科学的配置标准,还需要能充分、高效使用资产的专业技术人员,才能更有效地发挥资产效率。因此,在实现标准化的资产配置的同时,应同时注重业务部门操作人员的队伍建设,提升职工技能水平,进而提高业务履职能力。Р (四)基于“管理”角度,建立后评价机制,优化资产规模和结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应当切实改变目前较为粗放的管理现状,实现从“重购置”向“重管理”的转变。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就必须加强对资产使用情况的绩效评价,从配置标准建设情况、采购程序规范程度,资产使用效果以及对业务开展的推动作用等多个方面对资产配置效益全面评价,从而实现以效率为导向的资产配置标准建设模式,以此推动资产管理、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的有效结合。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