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

上传者:苏堤漫步 |  格式:doc  |  页数:10 |  大小:52KB

文档介绍
采用量表(如SF-36、PRO量表)的总积分及各领域积分前后变化进行直接比较判定。Р(二)评价方法Р1.进入路径时的诊断与评价:在1~7天内完成。内容包括评价标准的各项内容。Р2.治疗过程中的评价:对中医证候学内容进行定期评价。Р3.结束时的评价:对所有患者进行“评价标准”中“中医证候学”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进行“胃镜、病理组织学”评价。Р(三)疗效评价Р2012年实施优势病种诊疗方案,采用专科特色中药、穴位埋线疗法结合西药治疗胃脘痛患者Р213例,能够提高疗效,体现在以下2方面:Р1.改善症状。2012年治疗213例胃脘痛患者,实践表明对患者胃脘痛或餐后胃脘不适、渴不欲饮、嗳气、嘈杂、泛酸等症状缓解有较好疗效,有效率达90.3%。Р2.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的胃镜及病理表现。中药辩证论治+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中医特色外治疗法三维治疗模式干预,取得较好疗效。Р四、中医治疗难点分析Р中医在治疗慢性胃炎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改善患者症状方面。但临床使用中医药的治疗仍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问题如下:Р1.部分患者疗效差。部分慢性胃炎患者腹部饱胀痞满症状的治疗难以达到理想效果。Р2.复发率高。慢性胃炎的致病因素较多,其中与生活、饮食习惯及情志有较大的关系,患者在病情好转后,往往恢复原有的生活习惯,导致病情的复发,所以本病长期疗效差,复发率高。Р五、对策与思路Р1.针对部分患者疗效差,拟采用中医辨证论治内服中药结合中医外治疗,如穴位埋线、穴位敷贴、隔物灸等,初步的临床观察表明可以提高疗效。拟开展进一步的临床研究。Р2.针对长期疗效差,我们拟根据中医治未病的理论,一方面采用宣教的办法及编写慢性胃炎的中医防病手册,让患者清楚地认识本病的病因及预防措施,从而改善不良生活、饮食习惯,调节情志,减少本病的复发率。另一方面探讨运用食疗及养生方法减少本病的复发。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