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摄类学内容进行的某些错误诠释。这部分工作是利用形式化系统来辅助摄类学研究的一个初步尝试,个人认为这是值得继续探索的一个方向。参考资料:《藏传佛教般若中观因明宝鬘集》,三木旦等/宝僧译,盘逸有限公司,2004《因明纲要》,罗劲松著,首届国际因明学术研讨会论文《藏传因明学通论》,祁顺来著,青海民族出版社,2006年《藏传因明学》,杨化群著译,西藏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二版《佛教逻辑》,(俄)舍尔巴茨基著,宋立道、舒晓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因明的逻辑论》,姚南强,《人海灯》2005年第4期《藏传因明的历史发展及其特点》,姚南强,《佛学研究》1994年第3期《略论藏传量论“摄类”的哲学意义》,姚南强,《上海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第1期《藏传因明典籍中的“关系”理论探析》,达哇,《西藏研究》,2006年第4期《逻辑学》,王汉清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逻辑学导论(第11版)》,(美)柯匹、(美)科恩著,张建军等译,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自然语言和逻辑语言:现代逻辑的延伸》,邹崇理,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3月《皇帝新脑:有关电脑、人脑及物理定律》,(英)罗杰·彭罗斯著许明贤、吴忠超译,湖南科技出版社,1999-5-1《上帝与新物理学》,(英)保罗・戴维斯著,徐培译,湖南科技出版社,2005-5-1EntityandAntinomyinTibetanbsdusgrwalogic(PartI),MargaretGoldBerg,JournalofIndianPhilosophy,Volume13,Number2(1985-6)EntityandAntinomyinTibetanbsdusgrwalogic(PartII),MargaretGoldBerg,JournalofIndianPhilosophy,Volume13,Number3(19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