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低的可溶性抗原。Р3、用作生物导弹,携带抗肿瘤药物抵达靶器官发挥作用。Р第四章补体系统Р(学习本章内容请参阅教材中P38~45图示)Р§1 概述Р一、补体系统Р(一)定义:由存在于人或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可溶性蛋白及存在于血细胞与其他细胞表面的一组膜结合蛋白和补体受体所组成。Р(二)组成Р1、补体的固有成分:C1~C9及B、D、P因子等Р2、补体的调控成分:C1抑制剂、H因子、I因子等Р3、补体的各种受体:C1q 、C3a、C4a、C4b等受体Р(三)激活方式Р1、经典途径(C.P)Р2、旁路途径(A.P)Р§2 补体固有成分和补体系统的激活Р一、补体固有成分的组成及理化特性Р(一)组成Р(二)理化特性Р1、对热不稳定:通常56℃作用30min即被灭活。Р2、对理化因素敏感:如UV、酒精等均能破坏补体。Р二、补体系统的激活途径(请参照P43图4-9)Р(一)经典激活途径Р1、激活前提:AgAb复合物的形成。Р2、激活过程:Р⑴识别阶段:在激活物及Ca2+参与下C1被活化成具有酯酶活性的C1,其次,在Mg2+参与下酶解C4、C2产生C4b、C4a和C2b、C2a。Р⑵活化阶段:被酶解的C4b、C2b结合成C4b2b--C3转化酶,C3转化酶将C3分解为C3a、C3b与C4b2b结合成C4b2b3b--C5转化酶。Р⑶膜攻击阶段:在C5转化酶作用下,C5被裂解为C5a和C5b,C5b依次与C6、C7、C8、C9结合成C5b6789--膜攻击复合体(MAC)。细胞膜发生严重损伤,胞浆内容物外漏,导致细胞最终溶解、破坏。Р(二)旁路激活途径Р1、激活前提:细菌脂多糖、酵母多糖、葡聚糖等。Р2、激活过程:Р⑴识别阶段:体液中某些蛋白水解酶能有限的微弱裂解C3,产生少量C3a和C3b片段。当激活物出现后,在Mg2+参与下C3b与B因子(C3激活剂前体)结合形成C3bB复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