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扩大四川农村居民消需求的重点、难点及对策研究

上传者:蓝天 |  格式:doc  |  页数:64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次是建筑业(26.55%)、制造业(24.3%)、住宿餐饮业(7.5%)、商业(零售批发)(5.2%)Р和交通运输仓储业(4.5%)。(见图6)。Р虽然四川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有利于农村居民扩大生活空间,增加收入,但受教育程度偏低、专业技能较低和自我保护意识差等因素制约,绝大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渠道仍显狭窄,只能从事技能要求较低的体力劳动,同时他们面临家人缺乏照顾、工资拖欠和医疗保障等诸多烦恼问题;部分剩余劳动力则因在外工资待遇低,学不到任何技能而放弃外出务工返乡;特别需要关注的是35岁—45岁的失地农民谋生的压力与困难。Р图5 被访农村居民希望的工作方式Р22.0%Р12.7%Р14.9%Р26.9%Р20.5%Р2.6%Р0.4%Р0.0%Р5.0%Р10.0%Р15.0%Р20.0%Р25.0%Р30.0%Р希望工作方式Р在当地企业Р上班Р外地务工Р专心在家从Р事种养加工Р在家务农与Р打工相结合Р个体经营Р其他Р未作答Р图6 外出务工行业分布情况Р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调查中同时发现,被访农户反映“缺少劳动力”的比例(29.5%)超过“有剩余劳动力”的比例(16.4%)13.1个百分点。即是说,一方面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另一方面却有近1/3的农村家庭感到劳动力不足。如果将这一问题放到更长远的未来看,需要思考的问题有:第一,我省农村劳动力长期超稳定转移的状态还能持续多久?第二,农村剩余劳动力供给是否已经开始显示出不足?如果这种情况属实,那么当农村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改变后,为了保障城乡居民对农副产品的需求,沉淀在农村的劳动力报酬将显著增加,进而传导到其他要素生产部门。而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的逐步丧失,可能加剧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压力,这对于人口大省来说问题可能会更显沉重。因此,伴随着城镇化建设和产业结构、消费结构调整需求,应当尽早研究我省农村新型劳动力的转移路径问题。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