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漫谈“寿”文化与中国人的生命观及其传承

上传者:梦溪 |  格式:doc  |  页数:8 |  大小:29KB

文档介绍
还十分看重祭奠逝者、祭祀祖先。Р“寿”文化传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Р时光流转,历史的长河流到今日,“寿”在中国人的心中仍然有着重要的地位,健康长寿任然是人们的美好希冀;但是科技的进步使得人们有了更多更现实有效的手段去达成健康长寿的愿望,而不再需要“百寿图”、“寿山福海”等物质的承载来寄托情感,老年人的“大寿”也不如从前那般受重视;也即是说,“寿”文化的形式正在渐渐淡化,甚至消失。Р但是,“寿”文化的传承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Р其必要性在于:“寿”文化不仅仅是“祝寿”、以“寿”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和文学作品这些外在体现,它更是一种思想、一种信仰,一种智慧;它引导人们尊老、尊重生命、珍爱生活,提倡人们以健康合理的方式生活,认真地对待生命。Р其可能性在于:很多古老的民俗消失了,是因为科学的发展使很多传统的信仰不复存在,依托在这些信仰上的民俗文化也就没有了生存的土壤,无法存活;想要挽救那些失落的民俗文化,而无法恢复传统的信仰,几乎没有可能性。Р而“寿”文化存在的基础是对生命的崇拜和信仰。不管科学怎么发展,人们对健康长寿的追求,是不会改变的甚至是有增无减的。或者说,Р“寿”文化没有走向消失,走向消失的是丰富多彩的“寿”文化的表现形式。Р形式的恢复和传承自然要比挽回信仰容易许多。Р结语Р“寿”文化是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体现了中国人对生命的尊重、对生活的热爱,表达了中国人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反映出中国人乐观豁达地生命态度。在现代科技文化占领了人们生活的今天,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遗忘,丢失了很多民族的精神财富;将“寿”文化等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推广将有重要意义。Р【参考书目】Р[1]《中国寿文化图话》,周艾久、侯美莲编著,学苑出版社,2001.9Р[2]《寿诞趣谈》,金文男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0Р[3]《生命的追求,生命的尊重——寿文化探幽》,覃柳平,船山学刊,2005.1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