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变形加剧超出允许范围时,须和业主、监理协商,调整监测方案、加密监测点、提高监测频率、缩短监测周期。总监测次数不少于25次。Р(四)巡视检查Р在每次例行观测时进行边坡周围全面巡视:重点观察边坡顶部、房屋墙体有无新增裂缝,如果出现新增裂缝,则应设置裂隙、裂缝观测标志,以后巡查时进行量测,观察其发展趋势,并作好记录。在巡视检查过程中对变化部位应采用数码相机采集数字照片作为影像记录。Р 六、监测数据的整理及分析Р (一)资料整理Р 1、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变化值的整理Р (1)各周期的观测点测量结束后,应及时对观测点进行坐标、高程计算,以各观测点的零周期(首次)为初始值,以后观测点各周期的值相对于初始值之差,排除测量误差后即为观测点各周期的变化量大小。Р监测点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变化值的计算:设某监测点第i期的三维坐标观测值为(Xi,Yi,Hi),第j期的三维坐标观测值为(Xj,Yj,Hj),则该监测点在此期间的位移可按下式计算:Р Р其中(△X、△Y)为水平位移,△H为垂直位移。当i=1时,上式计算的值为累计位移。Р (2)内业计算数字的取位Р 坐标、高程及变化量取至0.1mm。Р2、根据各监测点成果绘制各点的变化曲线图,直观反映出各点位变化位移情况。Р(二)成果分析Р 在每次观测后,以观测点相邻两周期观测值之差与最大测量误差(取中误差的两倍)进行比较,如观测值之差小于最大误差,则可认为观测点在这一周期内没有变动或变动不显著,但同时也应作综合分析,虽然相邻两周期观测值之差很小,但是利用回归方程发现有异常观测值或呈现一定趋势时,应视为有位移变化,另外,还要结合地质、气象等方面的资料进行全面分析,以长期观测数据为依据,通过分析变形量与影响其变化的诸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建立相适应的数学模型,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在回归方程中逐个引入显著因子,剔除不显著因子,以获得观测点变化量的最佳回归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