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稳定性较差,需对其定期监测,实时掌控其沉降情况,必要时采取加强支护以保证边坡稳定。每隔2~5m布设一个监测点,在地面以下挖0.3×0.3×0.3m的坑,用混凝土灌填并埋设钢筋(Φ22),钢筋头露出混凝土面10mm(如图6.1.1)。监控量测使用水准仪测定其高程,数据采集完成后进行沉降分析。Р图6.1.1 洞外沉降观测点布设示意图Р6.1.2 洞内沉降观测点的布设Р本标段隧洞为圆洞,结合隧洞内施工期开挖情况,洞内沉降观测主要对象为拱顶,测点同变形观测拱顶点,根据需要制作预埋件,预埋件为销钉,连接件焊接至预埋件,并使销钉孔方向垂直于洞壁,并将反光片贴在连接件上。Р6.2 沉降观测方法及频次Р1 洞外沉降观测采用四等水准单线路往返测,同一区段的往返测使用同一型号仪器及同一个标尺,观测时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清晰而稳定时进行,气温突变时不得进行观测。Р2 洞内沉降观测采用四等水准单线路往返测,使用全站仪进行观测,每个断面应在开挖后立即进行,至隧洞沉降稳定后进行定期观测并详细记录资料、绘制沉降时程曲线。Р3 洞内沉降观测一般不少于3个月,当观测数据不足或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适当延长观测期。沉降观测时间分为两个阶段:Р1)第一阶段是锚喷支护完成至沉降观测稳定。Р2)第二阶段为二衬后的3个月。Р4 为方便观测,沉降观测与隧洞收敛观测同时进行。Р6.3 沉降观测精度要求Р沉降水准的测量精度为±1mm,读数取位至0.01mm。隧洞水准路线观测按国家四等精密水准测量要求形成附合水准路线,沉降观测点位布设于观测断面隧道内壁两侧,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如图6.3所示:Р图6.3 隧洞沉降观测水准路线示意图Р7 测量记录及资料管理Р观测资料应齐全、详细、规范附合设计要求,并由内业计算人员及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归档。需要提交的资料要求及时整理、汇总、分析,按照有关规定整编成册,并及时上报监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