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的空白,他们作画不会考虑构图,经常把物象画得很小,或者偏在一角上。甚至有的学生不是把物体画的靠左就是靠右,造成画面构图不美,长久下去,必然影响小学生绘画能力的发展。这对表现学生自我和作业内容都有很大的影响,这样的作业当然也好不到哪儿去。长此以往,他们就没有成功感,就会失去对美术科的兴趣。由于年龄特征,小学低年级也不适合专门集中讲解构图基础知识,那么又该如何把构图知识传授给学生呢?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针对这一实际问题,我在教学中综合诸多因素,采取得力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Р 一、根据儿童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构图能力Р 培养儿童的绘画构图能力,教师不宜急于求成,不能期望值过高,要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小学一年级学生年龄多在8Р——9岁之间,正处于涂鸦期向概念期过渡的时期,据此要进行想象画,创造画等训练,同时应引导学生认识基本形,发展其把物体形状概括成直线,曲线,折线,交叉线等简单形状的能力。这一时期的每次绘画教学都应强调把物体形状画大,不要怕画乱,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手控能力及大胆作画的良好素质。在二年级,为帮助学生克服构图上机械,刻板,拼凑等弊病,可安排一些构图训练,注重引导学生注意画面上各物体间的联系。如画房子,除引导学生画好房子,找出房子特征外,还要要求学生想到房子的前后左右要添加些什么,以使学生的画面由平面的向立体的构图转化。Р 二、鼓励学生大胆实践积极指导绘画构图Р 有些学生画画时总怕画不好,放不开,主要原因是因为作画不够大胆,主观上认为画小点比较容易,从而导致构图不美。因此在教学中应不断鼓励他们大胆轻松地作画,并纠正构图上的错误。如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美术第三册要求学生画大街上行驶着的汽车的情景,有些同学总是画的很小、画面构图非常小气,从进校的第一节美术课就要求学生把作业纸画满,并把这一条作为绘画常规来要求。这样就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比较简单直观的构图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