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权势和汉天子的尊严。在赋的末尾,作者采用了让汉天子享乐之后又反躬自省的方式,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惩奢劝敛的用意。Р二赋的最突出的特点,是极度的铺张扬厉,这反映了时代的精神。《七发》二千余字,此二赋四千余字,在语言方面,表现出高度的修辞意识与修辞技巧。)Р司马相如的这两篇赋在汉赋的发展史上有极重要的地位,标志着典型汉代大赋的体制得到最后的确立,它以华丽的词藻,夸饰的手法,韵散结合的语言和设为问答的形式,大肆铺陈宫苑的壮丽和帝王生活的豪华,充分表现出汉大赋的典型特点。РB,杨雄是西汉末年最著名的赋家,其《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四赋在思想,题材和写法上都与《子虚》《上林》相似,不过讽刺成分增加,部分段落描写与铺陈相当精彩,在模拟中有自己的特色.后世常以“杨马”并称,原因即在于此。其《解嘲》,是一篇散体赋,虽受制于东方朔《答客难》的影响,但思想和艺术上仍有自己的特点,其述志赋颇有影响。РC,班固是东汉前期著名的赋家,其代表作《两都赋》在体例和手法上都在模仿司马相如,是西汉大赋的继续,但他把描写对象,由贵族帝王的宫苑,游猎扩展为整个帝都的形势,布局和气象,并较多地运用了长安,洛阳的实际史地材料,因而较之司马相如,杨雄等人的赋作,有更为实在的现实内容,张衡以及左思的所谓“京都大赋”的出现,都明显受到《两都赋》的影响。Р(4),从东汉中叶至东汉末年:Р汉赋之思想内容,体制,和风格都开始有所转变,反映社会黑暗现实,讽刺时事,抒情咏物的短篇小赋开始兴起。Р张衡早年有感于“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而创作的《二京赋》,对统治阶级荒淫享乐生活的指责比较强烈和真切,表现了当时文人对封建统治的危机感.其《归田赋》以清新的语言,描写自然风光,抒发个人情志,在汉赋发展史上是一个很大的转机,继张衡之后有赵一《刺世疾邪赋》,蔡《述行赋》,抒情小赋逐渐形成规模,为魏晋以后的辞赋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