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中国古代文学讲义

上传者:相惜 |  格式:doc  |  页数:80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经请示了上帝,现在就是来惩罚你)!”据《左传·成公八年》记载,晋景公在这之前曾冤杀了晋国大夫赵同、赵括,一般注家都说这个大厉就是赵氏祖先,这是要来替他的孙子们报仇。Р坏大门及寝门而入。公惧,入于室,又坏户。公觉,召桑田巫。巫言如梦。公曰:“何如?”曰:“不食新矣。”(吃不到新麦了)Р公疾,病,求医于秦。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胸隔膜和心脏深处),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动刀)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Р六月丙午,晋侯欲麦。使甸人献麦,馈人为之。召桑田巫,示而杀之。Р将食,张,如厕。陷而卒。Р晋景公最后果然没有吃到新麦,巫的占梦神到家了。诸如此类,在《左传》中还有很多。Р《左传》中有这些内容并不奇怪,毕竟时代还早,古代最早是巫史不分,后来卜史的职业也比较接近。所以早期史书中难免夹杂一些鬼神占卜之类的记载。可贵的是,《左传》有时还表现出某种反对过于迷信的倾向。比如“子产不听裨灶禳火”。事见《左传·昭公十七年》。郑国曾发生火灾,被裨灶言中。后来,他又对子产说:宋卫陈郑还将同日火,“若我用瓘斝玉瓒(这都是些祭祀用器,意思是若我来个禳除火灾的祭祀),郑必不火。”结果子产拒绝了裨灶的建议。他说,“天道远,人道迩(近)”,人是无法了解天意的,你预言次数多,偶尔中一两次也是有的,但并不代表你真能神算。还是老老实实做人能办到的事情吧。这就用理智态度否定了当时的一些迷信。《左传》记述子产不禳火,火灾也没有再发生,这就是肯定了子产的选择。Р以上我们讲了三个方面,可见作者在许多方面都有两面性。这一切恰恰表明处于春秋战国之交新旧交替时代作者思想观念的复杂性。有守旧的一面,又有一些新的倾向,新的观念。但若与后面的《战国策》比起来,总的倾向还算是比较传统的。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