诰"衔的翰林学士就代行了中书舍人的职掌,于是中书舍人就变为没有实权的高官.Р唐德宗建中二十四年(公元783年)十月,朱;iIc在泾原发动叛乱,德宗皇帝仓惶逃到奉天(今陕西乾县),Р文书诏敕,谋献参决,多是出自翰林学士陆贽之手.陆贽"在奉天,朝夕进见,……虽有宰相主大议,而贽常居Р中,参裁可否,时号'内相'.""'到宪宗时,又设翰林学士承旨,从学士中选择年深德重者一人为之,掌机要之Р柄,主管书诏大印,大权凌驾于中书门下之上,此后各朝,翰林学士掌制诏令已相沿成规."至德以后,天下用Р兵,军国多务.深谋密诏,皆从中出.尤择名上,翰林学士得充选者,文士为荣.……贞元以后,为学士承旨Р者,多至宰相焉."""翰林学士的地位几乎与宰相平等.Р唐玄宗时,翰林学士对国家政令又有了封驳权.时学士承旨韦澳,"每有邦国刑政大事,中使转宣草词,Р澳心欲论谏,即日:'此一事,须降御札,方敢施行.'迟留至旦,必论其可否,上旨多从之."㈨'由此可见,肃宗Р以后,翰林学士逐渐掌握了拟定制诏的权力.唐中期以后,藩镇割据,天下四分五裂,边镇强族经常骚扰京Р师,皇帝只得在外"避难",大臣有时和皇帝离散一方,而翰林学士是皇帝的侍从,掌不离左右.这样,军国机Р务,文书诏令,遂多出自其手,并经常参决军国大政,久而久之,他们便成了名副其实的宰相.德宗以后,宰相Р多选自翰林学士.德宗至懿宗九代,翰林学士共有一百五十四人,而人相者达五十三人,比例占34%;九代Р宰相共一百一十九人,而翰林学士出身者比例占45%.Р特点之六:使职差遣——"使相"Р自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国力大衰,中央集权的力量大为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却迅速壮大起来,唐王朝面临Р着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为了解决财政困难,挽救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唐统治者遂选用大批的理财人员主Р持军国大政,以宰相兼任财政官职,如判度支,勾当转运租庸度支,勾当度支等等,此外如太清官使,太微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