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经济增长格局。但是经济增长的空间集聚性明显增强,并不意味着地区经济增长是发散的,林光平等采用空间经济计量方法,分别采用地理空间权重矩阵和经济空间权重矩阵对各省市间的空间滞后和空间误差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1978年以来我国地区之间经济存在收敛的趋势,但收敛的速度越来越慢。吴玉鸣利用空间误差模型也证明考虑空间自相关的影响后,我国省域经济增长存在收敛趋势。张晓旭、冯宗宪使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区人均收入空间分布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东部沿海地区的收入迅速提高引起的,这表明正的空间自相关以及空间异质性是存在的,而且空间上的相互作用和地理位置对于地区人均收入增长的作用随时间加强;在考虑了空间自相关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地区增长存在收敛的趋势。Р 对已有文献的述评和思考Р 尽管在数据和计量方法上还存在着差异,但对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描述和分解都同意呈“U”型的变化趋势,地区之间的差距构成了当前我国经济差距的主要来源。绝大部分的研究都认为在控制了一些变量后,我国地区经济增长中存在着条件收敛。对于收敛的实证检验都注意到了我国经济增长中阶段性和区域性,大多数的研究仍然依据的是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使用的静态数据和传统的计量经济学方法,但越来越多的研究注意到了新古典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问题,在研究中使用面板数据、动态数据,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等新的方法,这些新方法的使用,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有益的补充,而且也到了一些更为具体和深化的研究结果。针对已有的研究,笔者作出以下思考:Р 第一,新古典经济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问题。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所要求的前提条件在转型中的中国并不满足,因此在使用这一模型以及对模型的解释时应当相当谨慎。Р 第二,计量方法和数据的问题。经验检验的结论受到数据和所采用的检验方法两个因素的影响,所以,研究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应该依赖更高质量的数据和研究方法的进一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