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中医药辨治感冒后咳嗽的临床研究论文

上传者:相惜 |  格式:doc  |  页数:2 |  大小:49KB

文档介绍
者还常伴有嗜睡、困倦等副反应,后者过量服用则可能产生严重的神经、精神方面的毒副作用6。Р 相对而言,中医药治疗咳嗽尤其是“顽咳”“久咳”具有一定优势。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是风邪犯肺,肺气失宣,尽管感冒表证已解,但风邪未尽,肺气宣降失司,故咳嗽迁延不愈7。我们认为感冒后咳嗽的病因病机为发病初期过用寒凉中药、宣透不足,或滥用抗生素,致风寒未得彻底透发,余邪未尽,伏留于肺,遏阻肺气,或风寒郁而化热,致肺失宣肃而上逆作咳。故本病病机以风为主,又分夹寒夹热的不同。我们临床所见风寒证偏多,可能与多数患者发病早期过用清热解毒药如维C银翘片、牛黄解毒片、抗病毒口服液等,加之岭南地区人群多好饮用凉茶有关。Р 基于以上病机认识,我们辨治感冒后咳嗽的思路为不论风寒或风热,均当从“风”论治,以“宣透”为主要治则,用药如麻黄、荆芥等;其次辨别夹寒夹热的不同,用药分为偏温或偏清,分别加用生姜或黄芩等;此外适当加入降肺止咳之品,如此全方疏风透邪,宣降有力,则咳嗽得止。Р 本研究显示,中药组与对照组比较,日间咳嗽症状计分和咳嗽症状总分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中药治疗较扑尔敏在改善日间咳嗽症状方面较有优势。而夜间咳嗽症状计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原因可能与感冒后咳嗽以日间咳嗽为主,夜间咳嗽相对较少有关。中药组咳嗽缓解例数及缓解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中药较扑尔敏在缩短病程、较快缓解咳嗽症状上有一定优势。两组治疗后的证候计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中药除改善咳嗽症状外,对于咽痒、口干等证候的改善也有疗效,这一点也反映了中医药善于从整体进行调节的优势,除治疗主症外,对一些伴随症状的改善亦具有积极的意义。因研究条件限制,本研究未能进行诱导痰细胞学检查以排除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故可能会纳入少数此类患者,对结果造成一定影响。此外,中药干预对减少咳嗽复发可能有一定优势,有待今后进一步延长观察时间进行随访评价。Р【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