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严重。但干物质损耗与粮食的重量损失是不能等同的,因为储粮呼吸时,不但释放CO2和H2O,同时还要吸收02和H2O。Р按呼吸总方程式计算,消耗1千克干物质可放出600克水,由呼吸所产生的水,仍保持在粮粒内,所以会出增加其含水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粮堆既不通风又不翻动,则由于吸湿平衡而使空隙中的相对温度增大,这样又会促使呼吸更强,并使微生物和仓虫大量繁育。Р储粮呼吸时所放出的热量,只有小部分用于维持生命活动及合成新物质,大部分则释放到体外(这部分热量被称为呼吸热),因而使粮堆的温度增高。在气温下降的季节里,粮堆的中、下层仍保持高温,就是粮食的呼吸作用及其不良导热性所致。粮堆的高温会促使呼吸旺盛,并为虫、霉繁育创造条件,从而加速储粮品质陈化。Р由于粮食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会产生CO2,所以在不经常翻动粮堆、又不通风的情况下,CO2会在下层、中层甚至上层逐渐积累,呼吸强度愈大,则积累愈多。CO2含量增大,会减慢呼吸的速度,如果浓度较高,还会使有氧呼吸转变为无氧呼吸。Р由此可知,粮食呼吸时产生的CO2、水分和热能,均对储粮产生不良影响,如果它们共同作用于粮食,则对于储粮的安全就更加不利了。所以保管时,应尽可能使粮食呼吸作用减到最低限度。Р但呼吸不只是消极的,还有其积极意义。首先,在呼吸的每条途径中,都会形成一系列特定的中间产物,这些中间产物是重新合成新物质的原料。通过这些物质转变,使糖代谢与脂肪、蛋白质及其它物质的代谢联系在一起,故呼吸作用与粮食的成熟、衰老、愈伤和抗病等各种过程有密切联系。其次,人们常利用粮食的呼吸作用进行气调储藏。例如我国古代所使用的窖藏甘薯和囤套囤储藏豌豆等方法,都是利用粮食的呼吸作用,消耗密闭容器中的O2,使CO2积累,从而形成有利于储藏的自发保藏条件。现代的气调储藏,是人为地改变粮堆中N2、CO2和O2的比例,以抑制粮食的呼吸、代谢,达到杀虫抑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