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学生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与工作的积极性,实现学生干部由被动工作向主动工作的转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班级自我管理、自我规范和自我教育。Р 除了能力锻炼外,还必须构建激励机制。具体而言,激励机制主要包括需要激励、目标激励、评价激励、竞争激励等方面,如对优秀班干部的评选、对班委工作绩效的考核、及时的评价等各种外部和内部激励.[2]通过上述的激励措施,会逐渐形成一种内在的竞争意识和相互激励的氛围,从而使三大队伍的最大机能发挥出来,最终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Р 三、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Р 班级作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正式群体,是学生学习和交往活动的基本组织,其主要活动都是通过班级组织紧密围绕教育目标展开的,因此,良好的班级氛围会无形地支配班集体成员的行为和生活,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Р 班级氛围又称为班级文化,它与企业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一样,有着自己的内涵和外延。其内涵按照其表现形式,可以概括为班级物质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班级精神文化等多种文化形式。班级物质文化主要是指班级文化中的行为部分,主要包括成员的学习活动、言行举止、活动方式、交往方式和行为习惯等。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文化的制度部分,包括班级中各种有形和无形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等。班级精神文化是指班级文化的观念部分,包括班级的理想信念、心理认知、价值取向、情感意志等。[3]Р 班级文化的外延则是指班级文化作为一个班级的灵魂,代表着班级的形象,体现了班级的生命。它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能使班集体成员强烈感觉到在集体中的归属感,安全感、满足感和责任感,并容易接受集体的目标、态度和价值观,保持积极进取的乐观情绪,激发学习的动机,还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和行为的尺度,能够激发学生不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的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