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现阶段中学生信仰情况调查报告

上传者:随心@流浪 |  格式:doc  |  页数:24 |  大小:107KB

文档介绍
2%。两者相加,竟高达40.8%!Р过去总以为中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主要是受所处家庭、学校小环境中的学习压力、人际冲突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而社会道德滑坡、贫富差距加大、官员腐败等社会大环境与中学生的生活距离遥远。但实际上并不如此。我们在采访中了解到,中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或多或少与社会不公、官员腐败、贫富差距加大、就业艰难等社会问题有关系。贫富差距过大使不少人心态失衡或丧失信心,有些人因此而形成错误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观,一些人为达到快速致富的目的而不择手段。而某些富人的致富方式和生活方式往往容易被贫困者(甚至包括一些小康者)放大为所有富人的致富方法和生活方式,于是在一些中学生眼里,富人等同于坏人,既然坏人能致富,就说明社会不公正,说明过去的信仰不能令人信服。这些社会大环境的问题对中学生的言行和心理造成了冲击,中学生本身就可以切身体会到彼此在社会经济地位上的贫富差距,比如,每日口袋里带的现金的多少、以外生活用品档次的高低(如)、是否有车接车送、车的等级等等。而官员腐败等现象,通过各类媒体、家长、老师、同学之间口耳相传,在成长中的中学生心灵中留下了对社会公正、公平和诚信的疑惑,动摇了部分中学生对国家公器的信任、对信仰的尊崇,在他们心灵上打上社会不公的烙印,对他们形成中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都造成了负面的影响。Р这些社会问题对中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负面的催化剂作用。Р我们认为,一些中学生信仰缺失、道德弱化,表面上的原因(或者说直接原因)在于家庭监护失灵、家庭教育出现偏差、有关部门管理不到位致使社会上的不良诱惑过多等等(其实这些也是社会问题)。但是,社会发展中的失调才是深层原因。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发展中出现种种失调现象,都会从不同渠道对民众产生影响。十几岁的中学生已经开始独立思考,但又没有完全成熟,对事物缺乏分析能力,容易形成偏激的看法,这些都会成为他们信仰缺失、道德弱化的因素。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