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和而不同的君子, 淡如水的交情——施蛰存《纪念傅雷》赏析

上传者:相惜 |  格式:doc  |  页数:4 |  大小:45KB

文档介绍
是不强求一致, 不重复别人, 承认差异, 包容差异, 乃至尊重差异的表现, 因而会保持长久友善的交往。在文革中两人虽不联系, 但仍然彼此关注;施蛰存自己受了示众, 却仍担忧朋友能否承受;时隔多年, 仍对故友念念不忘, 正是性情中人的本色。这淡如水的君子之交, 是两位高尚人格的相交, 他们天性相合, 惺惺相惜, 友谊平淡并不热络, 在内心却更为亲近。Р作家创造的艺术真实, 既是反映对象, 又是创作者自己, 在创作的对象中蕴含着作家的思想和感情。文章通过对傅雷的回忆, 展示了作者鲜明的是非观。Р别具匠心挑出的最具特色的三“怒”——在昆明与藤固闹翻, 一怒之下回了上海;与作者讨论黄宾虹的画, 怒指朋友不懂得中国画的山水笔法;文革时期不堪凌辱, 一“怒”而死。人非完人, “怒”是傅雷突出的性格特征, 但也是瑕不掩瑜, 正如作者结尾所说傅雷是一位有“浩然之气的儒家之刚者”。因为他的怒往往并非为个人功利。透过文章我们能看到了高洁的傅雷, 同时也看到了外柔内刚的作者, 在对真理问题上与傅雷同样的耿直, 为人处世更为豁达、智慧、圆融。Р这篇文章词约意丰, 含蓄蕴藉, 抓住傅雷的典型性格, 描绘出傅雷之神。欲扬先抑, 写出了和而不同, 平淡如水的君子之交。以点带面, 不露痕迹, 借人抒怀, 直陈事实。融对比于明晰简洁的叙事中, 把深厚的情谊托付于内敛冷静的表达中。化传统儒家文化精神为文章筋骨, 暗点时弊, 体现出了传统知识分子的责任感、不灭的爱国热情、坚忍不拔的勇气和智者的胸怀。Р参考文献Р[1]许钧, 沈珂.试论傅雷翻译的影响[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3, (6) . Р[2]刘曙.孤独的儒者[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04, (3) . Р[3]刘军.施蛰存在反右与文革中[J].社会科学论坛, 2010, (15) . Р[4]傅雷.傅雷家书[M].北京:三联书店, 1984.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