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善于打破惯性思维,在难点、焦点问题上敢闯敢试,如针对渔农村党小组活动参与率低问题,从党员思想、小组设置、活动方式等各方面查原因,重点在打破单一地域设置模式,优化党小组设置,完善党小组活动机制上创新。针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难问题,积极推进互联网+党建工作,探索尝试网上党小组建设,组建流动党员临时党小组,设立流动党员活动站,利用好QQ群、微信群等多管齐下加强管理,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Р 2.高度重视党员教育管理,在增强党性中筑牢防线。党员参与党小组活动不积极,根子还是在于各级党委对基层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期滞后,导致党员党性不强,党组织纪律涣散。因而在活动推进中,应始终把加强基层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组织纪律教育,健全党员教育管理机制作为重点。各级党组织应不断加强对党小组学习指导与督查,高度重视党小组长的培训,高度重视对基层党员的轮训。支部书记与党小组长,党小组长与党员应经常性谈心谈话,使党员教育管理常态化,从而使党性意识进一步增强。Р Р 3.充分发挥党员主体作用,在服务群众中彰显先进。在活动推进中,各级党组织应积极创新活动载体,亮党员本色、争党员之星,在组间与组内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比学赶超活动。并结合党员先锋指数,科学制定考核细则,认真做好优秀党小组长、先进党小组、党员之星等评选活动,并与干部培养选拔、党员荣誉称号挂钩,以此激发党员参与活动的热情,进而使党员的宗旨意识增强,先锋模范作用和先进性得到彰显。Р 4.狠抓制度建设不放松,在规范管理中提质增效。在此项工作推进中,市、县组织部门高度重视建章立制,不断强化党建责任,明确党委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和党建联络员指导责任。进一步规范党小组职能要求、活动程序、评价标准,把党小组建设的成效作为党组织考核的重要内容。重点在制度落实上下功夫,抓紧、抓细、抓实,对执行制度不力的及时追责,从而达到在规范管理中提质增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