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国外政府推进制造业服务化的主要做法

上传者:upcfxx |  格式:doc  |  页数:11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延伸,依靠产业链资源整体优势。制造业服务化是提升产品附加值的重要途径。当前制造、加工、组装费用等业务已经滑落到价值链的低端。有数据显示,一部售价600美元的iPhone4手机的最终组装阶段成本只在11美元左右,只占iPhone总成本的7%左右。制造业服务化转变将有利于企业摆脱单纯的生产、加工和组装业务,转而向创造性更强、价值回报更高的方向发展,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二)制造业服务化发展需要政府支持和引导各国高度重视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纷纷将其作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芬兰之外的一些制造业发达国家也有相类似的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的政策:欧盟制定了全套产业转型规划;美国基于环境可持续,提出制造业绿色发展;日本强调“制造系统的创新”,关系如何因应全球化的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利用技术、企业内外流程改造与信息技术的应用,改造日本企业在本土的制造活动,并形成与海外工程或国际竞争对手的区分。新兴国家和地区如我国台湾地区则是偏重于政府提供研发补助的方式,推动制造服务化的发展。当前,我国尚存在一些制约制造业服务化的体制、政策障碍。对于制造业服务化发展还存在这一些税收、土地、金融等方面的政策制约,如重复征税、税率偏高、难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土地成本高、服务业供地较少,金融支持不足等,需要逐步破除制造业服务化发的障碍,扭转以往产业政策制定过程中“重制造业、轻服务业”的倾向,加大对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支持与引导。我国企业制造业服务化刚刚起步,仍需规范外部发展环境。调查显示,中国制造业的服务化进程相对落后,具备服务型制造能力的企业仅占所有企业的2.2%,这一比例即使在发展中国家也属于较低行列。我国一些制造业企业已经开始注重打造和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加快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延伸的步伐,但企业服务化发展动力不足,商业模式创新不足,服务化转型经验匮乏,制造业向服务转变的市场基础薄弱,还需要政府努力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