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孔乙己》人物艺术特色探析

上传者:你的雨天 |  格式:doc  |  页数:7 |  大小:52KB

文档介绍
,写了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典型环境,从而写出了孔乙己一生悲惨的遭遇,控诉了封建社会对知识分子的迫害,揭露了封建文化教育及科举制度的腐朽,从而深化了小说主题思想。这样人们自然可以得出结论:应该痛恨的是“金钱万能”的黑暗社会,而对于孔乙己这些受害者,则应该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孔乙己》这篇小说,其基调正是这样。Р 4.准确、简练的自然环境描写,衬托了孔乙己的悲惨遭遇,预示了人物的不幸结局。Р《孔乙己》中还有一段自然环境描写:“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写孔乙己最后一次来酒店时仅仅二十个字左右就交代了时令、天气的变化,衬托了孔乙己的悲惨遭遇,烘托了小说的悲剧气氛,渲染了人物的悲剧命运,预示了孔乙己的不幸结局。这简单几笔的勾勒,告诉我们: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也不容忽视。Р 总之,小说中典型的环境描写,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末期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无情,揭示了封建制度、封建科举制度害人、吃人的罪恶本质,揭示了孔乙己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Р 小说的篇幅不到3000字,却极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命运和炎凉世态。孔乙己的形象如此鲜明,让我们分明看到这个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在悲苦的人生道路上留下的一串足迹。作品还清晰地勾画了那个社会的众生相,将可悲的世态呈现在读者面前。忧愤如此深广,形象如此丰富,行文却从容不迫,讽刺也不很显露,这些都与鲁迅先生高超的创作艺术技巧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通过仔细地阅读,我们定会从中悟出作者独运的匠心,发现一片更新奇的天地。Р Р注释:?Р①吴子敏、徐乃翔、马良春编、《鲁迅论文学与艺术》中《什么是“讽刺”》、鲁迅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出版、849页Р②1956年7月30日《文艺报》第十四期Р参考文献: Р 1鲁迅回忆录.北京出版社. Р2茅盾.关于艺术的技巧.Р?3 黄中海.鲁迅小说的背景和主题.Р?4 《鲁迅研究新探》、沈欣、研究出版社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