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当代西方文论》复习提纲

上传者:梦溪 |  格式:doc  |  页数:11 |  大小:45KB

文档介绍
纸上,目的是为了它们“延伸”,写作是包括给人阅读的活动。没有一种艺术可以不为别人或没有别人参加创造的。3、作品的全部价值都表现在对读者自由的一种吁求。文本的意义并非形成于创作完成之时,而是形成于接受活动,作家写作就是为了读者。如果读者与文本缺乏深层交流,没有主动参与创造,就难以进入文学文本的审美层面。所有的精神产品本身都包含着作家所确定的读者的形象。Р Р介绍与分析《当代西方文论》中你最感兴趣或印象最深刻的某个理论流派(产生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主要特征或观点以及理论的偏颇与不足之处)Р俄国形式主义:俄国形式主义 20 世纪20 年代产生于莫斯科和彼得堡的一种文学批评流派。最早发端于1914 年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就未来派诗歌而发表的一篇题为《词语之复活》的评论。形式主义的理论出自于两个学者小组的集会、讨论和刊物,他们是以彼得堡为据点的“奥波亚兹”小组(即诗歌语言理论研究会)和莫斯科语言学派。莫斯科派基本上是些语言学家,“奥波亚兹”小组则由文学研究者组成。他们的结合有两个原因,一是对现存的文学研究形式感到不满,二是对俄国未来派诗歌确有兴趣。Р代表人物及观点:文学作品是“意识之外的现实”。他们主张文学的内部研究,无关经济政治和作者。Р二、雅各布森提出文学研究对象:文学性。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就在于文学性,就在于文学语言的联系和构造中。(不同于日常性和科学性语言,比如科学一加一就是二,但是文学却可以是似而非,存在悖论。)Р三、什克洛夫斯基提出“陌生化”原则。因文学创作的宗旨不在于审美目的,而在于审美过程。为人们过于熟悉的事物,而失去对其的感受,因此要让事物陌生,以此加大理解难度,延长审美过程,重新审美感知原来的事物。而文学创作离不开语言,因此要先将语言陌生化。比如托尔斯泰将“圣餐”称为“一小片白面包”。Р四、巴赫金阐述了他的一系列理论,如对话理论、狂欢化、复调小说和话语杂多等。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