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柯中明:寻找教育的“根”

上传者:菩提 |  格式:doc  |  页数:7 |  大小:28KB

文档介绍
为负责。Р :在阅读中,如何选择适合学校、学生、教师发展的书籍?如何让读书变得有用又受师生欢迎? Р 柯中明:以前称呼校长为“先生”,教师是“教书之人”,教书之人不读书,说不过去。读书应该成为教师和校长的一种生活方式。对学生来说,读书是帮他们打开外部世界面貌的最佳途径。读书之人,其思想是深邃的,谈吐是优雅的,观点是客观的。Р 如何读书?第一,什么年岁读什么样的书。一年级学生读的书和六年级学生读的书肯定不同。第二,读经典之书。但读书时切忌跟着作者走,要有自己的观点,带着问题去读,不能离开工作的具体场景,只有这样才能读得进,出得来。读书会让人看问题全面、深刻,知晓自己的不足,明晰前进的方向。Р :参加“中美校长高峰论坛”后,您觉得中国校长和美国校长有哪些Р 异同? Р 柯中明:中国校长和美国校长之间相同的是面对的对象都是人,都在探索如何做好教育,才可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出适应未来生活的人。不同的是,二者所处的文化背景各异,看问题的方式和采取的措施不同。美国校长最大特征是讲究实证和数据,他们所采取的措施是建立在大量的实证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的,中国校长采取的很多措施是凭Р“感觉”的,这些“感觉”是几千年留下来的传统,也是对的。虽然美国校长大量使用现代科技,但是正如他们所指出的那样,科技只是手段,并不是教育的目的。虽然中美两国校长采取的方式不同,但目的毫无疑问是一样的,即都是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人。Р 小学阶段应该科学、理智地对待时下出现的各种技术和潮流,在引入课程的时候,要牢记:它们只是手段,并非目的。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教育要解决的就是技术背后的问题。在教育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我们应该向美国等世界教育发达国家学习,但也要有自己的坚守,要固守我们教育中的一些好的做法。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学校应该认清自己的实力,量力而行,用心做教育,给学生创造适合的教育。Р (责任编辑:孙建辉)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