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的问题与对策

上传者:科技星球 |  格式:doc  |  页数:20 |  大小:76KB

文档介绍
审计准则所要求的程序,制订一套科学的审计操作程序,建立多级质量复核制度,注重内部控制详细检查,切实把握审计重点,收集翔实证据,确保审计工作符合审计专业标准和执行规范,并加强与司法界的有效沟通,而不是形式上的应付,那么,审计失败的可能性会很小。发生审计失败的情况,往往是因在审计过程中避重就轻,缺乏执业风险意识所造成的。假设我们对审计过的会计报表出具了无保留意见后,而其他部门(如税务、财政、证监等部门)在日后检查中发现有重大问题时,我们能解释说我们的审计已遵循了审计准则,不应承担任何审计责任吗?因此,审计准则制订应充分考虑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将审计准则更加具体化,增加执业刚性内容。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高我们的执业水平,赢得社会的充分信赖。Р3.3 小型会计师事务所比例过大,承受风险能力弱化Р截止至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国内大大小小的会计师事务所已经接近六千多家,但是绝大多数属于规模较小的事务所。因国内经济体制处于持续转变中,股份公司、有限公司、民营公司等相继出现,但是大多数企业自身的管理体制及内控模式尚未完善,独立核算工作仍然存在诸多自身体系的缺陷,给审计工作人员的正常工作带来更多难以解决的问题。Р具体表现在:Р(1)因外界环境对独立审计工作的期望值普遍较高,总希望独立审计工作人员能够高效地发现、分析企业所存在的问题,但因会计师事务所自身规模较小、所能胜任的业务能力有限,核心竞争力较弱,出现审计风险的概率在不断提升,但是出于自身的需要原因,未有效地遵循审计准则及工作职业道德,更可能迫于企业管理层的不合理需求,造成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无法得以保障。Р审计准则难以有效地约束实际审计工作中所产生的违规操作问题,难以提供有效的监控体系及惩罚机制,造成到目前仍然缺乏相对完善、严谨的会计师事务所内控体系,致使部分会计事务所机构抱获取短期利益或从众心理,从而影响审计行业在经济市场中的良好外在形象。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