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上传者:随心@流浪 |  格式:doc  |  页数:5 |  大小:273KB

文档介绍
的回答,占总数的3.18%,其余96.82%的大学生均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失误;二是虽然法学专业学生的法律素养更高,但无一人名列33人之中,作出完全正确选择的33人分别属于经济学类(1人,在本专业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为3.57%)、教育学类(2人,在本专业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为2.44%)、理学类(11人,在本专业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为4.64%)、工学类(15人,在本专业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为2.98%);三是一般而言,学龄越长,知识面就越广,对事物的看法相应也越理性,但就大学生对待法律的态度及其法治观念而言,并非完全如此,如除大四(3人,在大四学生中所占的比例为6.98%)和其他年级(1人,在其他年级学生中所占的比例为25%)的大学生外,大一学生正确判断率(19人,在大一学生中所占的比例为3.88%)超过了大二和大三学生(各5人,在大二和大三学生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69%和2.40%)。Р结语Р大学生法律意识水平的高低是大学生自身、教师、学校、社会甚至传统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改变目前大学生法律意识水平普遍偏低的状况,需要大学生自己、教师、学校、社会等共同努力。由于各个高等院校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战场”,教师是各个高校教书育人任务的具体承担者,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迅速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就理所当然是任何一方不可推卸的首要职责。就学校而言,除从师资、经费、课程、课时等角度加大对法治教育的投入外,还应在校园中营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如学校各级领导应模范遵纪守法,依法理清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滥用权力和权利。就专门肩负法治教育任务的教师而言,除应不择不扣地落实党和国家的法治教育方针以及学校的具体方案外,还应积极主动地进行教学改革,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进而大幅度提高教学效果。即使是未肩负法治教育任务的教师,也应随时随地注意言传身教,对于各种违法乱纪现象,及时予以制止。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