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糖尿病与恶性心律失常关系及机制探讨-医学生毕业论文

上传者:蓝天 |  格式:doc  |  页数:13 |  大小:117KB

文档介绍
,更为重要的是损害自主神经,尤其是支配心脏的自主神经,可导致心律失常。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异常,有60%自主神经病变,降低了心室肌电稳定性而促发心律失常, 且心脏性猝死发生率高达 28% [5];(3) 高血糖:糖尿病的生化特征最主要的是血糖升高,当空腹血糖在 5.6—8.4mmol/L 时,心电图异常率为 43%,空腹血糖升至 22. 4mmoL /L,心电图异常率为 100 %; (4) 代谢异常:糖尿病患者糖、脂肪、酸碱代谢均可发生紊乱,微量元素缺乏,在传导组织和心肌细胞的除极和复极均受影响,可产生各种心律失常; (5) 血流动力学异常:糖尿病患者血管硬化,多数伴有高血压,加重心脏负担; (6) 血液流变学异常:糖尿病致血黏度增加,加重心肌缺血缺氧,诱发心律失常; (7) 血管活性物质:脂联素降低、肿瘤坏死因子上升可促心肌细胞凋亡、 7 心肌重构而促发心律失常[1];(8)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可致心肌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 局灶性心肌纤维化,影响心脏传导系统而发生心律失常; (9) 合并症的影响:糖尿病患者常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使心律失常更易发生[6] 本研究中并未发现心律失常的发生与血糖、血脂存在明显相关,这可能是由于 2 组的研究对象均是以糖尿病患者为基础,故糖代谢与脂质代谢异常发生情况可能差别不大,而且血糖与血脂在临床治疗中可在短时间内得以控制,心律失常的发生则是一个缓慢而持久的过程,两者之间同步性较差。目前国内对糖尿病合并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研究尚少。心律失常的发生受诸多因素综合影响,从本研究结果可发现糖尿病发生心律失常类型存在“多样化”特点,因此其发生机制复杂多变,具体机制还不明确。需要进行大量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和实验研究,以探求糖尿病各因素对心律失常发生的确切作用和机制,从而为临床防治糖尿病合并心律失常提供科学依据,减少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