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2017年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第十章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课练27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新人教版

上传者:梦溪 |  格式:doc  |  页数:9 |  大小:811KB

文档介绍
婚姻受到礼教的束缚相对较小,答案为 C 项。 15.D 材料中董仲舒的言论旨在提醒君主有失道之策时,上天会以灾害怪异警示,此时君主要及时调整政策,否则会有丧邦失国的危险。这一学说对君权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故选D。 16.B 本题考查汉代儒学的发展。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被称为新儒学,糅合了法家、道家和阴阳家的学说, 内容有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 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大一统的要求, 因此 B 项正确,A 项错误;“为政以德”是孔子的思想,C 项错误; 吸收佛、道两家学说之长,发展儒学的是宋明理学, D 项错误。 17.A 由材料信息可知,儒家认为,为政者应该敬天,实行德治和仁政,当好百姓的楷模, 注重德性, 也就是说应该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故A 项正确。“无为而治”是道家的观点,故 B 项错误;材料信息未涉及“统一信仰”“遏制人欲”等,故 C、D 两项错误。[ 练纠错—提知能] 18.C 本题易错的原因是对两位思想家思想主张的共性未掌握。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 强调统治者要爱惜民力, 体恤民情, 重视道德的力量; 苏格拉底主张应该由“那个知道的人”统治国家, 反对民主制和君主制; 两者都主张知识和道德的作用,故答案为 C 项。 19.C 本题易错的原因是对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辨析不清。①体现了“兼爱”思想, 属于墨家的主张; ②体现了“无为”思想,属于道家思想; ③体现了以法律为准绳的思想, 属于法家的主张; ④中的“仁爱”属于儒家思想。答案为 C 项。 20.C 本题易错的原因是对新儒学的认识不准确。 A 项是宋明理学的特点;董仲舒的新儒学是对孔孟学说的继承与发展, 因此 B 项错误; 董仲舒糅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 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故C 项正确;“儒术”是指思想而不是权术, D 项错误。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