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运》)等说法。Р战国后期,《易传》作者对古代阴阳说进行了一次总结,把阴阳两个对立面的相互作用概括为宇宙间最根本的法则,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朴素辩证法命题。Р此后,以邹衍位代表的阴阳五行家,把阴阳说与古代的“五行”说结合起来,使阴阳说披上了神秘主义外衣。西汉时期的董仲舒又将阴阳说纳入了宗教神学的谶纬迷信之中。Р【五行说】中国古代关于世界万物起源及构成的学说。亦称“五材”。指水、火、金、土、木五种物质。周初已有五行思想,在《尚书》的许多篇中都提到“五行”这一名称。西周末年史伯提出:“先王以土为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把五行作为构成万物的五种物质元素,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因素。另据《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载,宋国大夫子罕提出“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的思想,认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都是自然生成,对人类有重大作用,缺一不可。Р战国时代,“五行”说得到发展,并提出“相生”、“相克”的不同排列次序,一种是“木、火、土、金、水”的“五行相生”说,企图以此说明事物之间的统一关系;另一种是“水、火、金、木、土”的“五行相胜”说,企图说明事物之间的对立关系。这两种次序都是企图用五种物质元素之间的关系来说明和解释事物之间的关系。战国末期,邹衍把原始的“五行”说“推而远之,深观阴阳消息”。把“阴阳”说和“五行”说揉和起来,并以此“论著始终五德之运”,推演出王朝兴衰,预告吉祥符运,建立起中国哲学史上的阴阳五行说,开始把五行思想引向神秘主义。Р【伯阳父】西周末期人,周太史。周幽王二年(前780),泾、渭、洛三川流域发生大地震。伯阳父认为:“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烝,于是有地震”(见《国语·周语上》)这种以阴阳两种势力的矛盾解释自然现象的观点,有力地冲击了当时流行的天命神权论。但伯阳父认为:“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夫国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之征也”(见《国语·周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