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逐步发展的特点。用思维导图分析解决问题, 学生比较容易抓住知识的本质特征, 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 找到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 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但是我们也得明白要让学生掌握一中学习方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 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用好思维导图, 甚至有些学生会嫌麻烦而不愿意运用它。这不是“思维导图”本身有问题, 很可能是教师引导有问题。教师总是希望学生“多拉快跑”快出成绩, 事实上急于让学生成图, 结果就加大了学生负担, 适得其反。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对思维导图的应用有不同的要求,如果学生“画”不了“图”,教师可以放低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看着“图”,同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斯宾塞说:“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 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 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 9 步”。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学习同样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 否则也有可能适得其反。(三)处理好“形”与“神”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形”是课堂的呈现形式,“神”是课堂学习目标的达成,是一种内在的内容和实质。“神”与“形”的关系,就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 形式必须适合内容。课堂学习只有“神”“形”具备才能既有活力又有成效。思维导图是帮助学生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如果手段与学习内容或与学生的实际脱节,再好的手段效果都将大打折扣。“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内容,就有什么样与之相适应的形式; 内容的发展决定着形式或迟或早总要发生变化。一定的形式只有在一定内容的基础上, 适合一定内容的需要,它才能产生和出现”。复习课要真正上好、上出实效并不容易。采用思维导图复习为老师们打开了一扇有效的门, 但更需要我们老师在实际中不断探索, 根据需要活用方法, 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既发展智力, 又提高能力, 使复习课真正获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