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给我待着。”虎子的目光暗黯淡下来。他连走带爬地赶到小村时, 已经是当天深夜一点。小村的村民听了他的求助, 立刻召集人, 上山送粮。但暴风雪突然更加猛烈, 不要说走路, 人在室外连站都站不住, 送粮的村民连滚带爬地出了小村还不到二里,就用去了两个小时,不得不返回小村。三天后, 暴风雪终于小了一些, 小村的村民终于带着粮食赶到山上的老师家, 但发现老师和虎子已经双双死去。这是我的一个朋友对我讲起的故事, 他就是故事中的孤儿。朋友说, 成为老师的第一年, 他为老师和虎子立了一块墓碑,上面只写了一句话:尊敬的老师和虎子父子之墓。思考题: 1 、当虎子要求取代“我”去求救时,老师冷冷地以“你从来没一个人去过镇上”为由拒绝了他,你认为这个理由充分吗?请结合你对文章的理解谈些看法。答: 也许老师说的是事实, 然而很有可能“我”也没有去过镇上, 而事实上老师早已经打定主意让“我”去, 而作好的牺牲儿子的准备, 无论虎子怎样恳求, 都会被老师找到理由甚至没有理由地拒绝的; 作者在此处精心埋下伏笔, 使人读至文末时产生极大的震撼,对老师更添敬意。 2 、如果删去最后一段,选文的感染力会大大地减弱,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答: 如果删去最后一段, 这只是一个悲惨的故事, 读起来令人伤感; 而结尾段揭示老师与虎子的父子关系, 使人明白老师在危难之际选择了牺牲自己的亲生儿子, 老师的形象更加高大起来,老师的精神品质越发地感人,全文给人的震撼力和感染力也就更强了。 3 、伏笔的手法运用是选文写作上的一大特色,请举例分析。答: 关于老师与虎子的父子关系, 文中埋下了多处伏笔, 如开关写“他”和虎子放寒假后还留在老师家, 只交代了“他”的无家可最, 却没有说虎子为什么也留下来, 就是伏笔;两次拒绝虎子“和他一起去”的“我去”的要求时“愣了一下”“冷冷地说”的表情及语言,都为二人的真实关系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