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墨梅图题诗-3(1)

上传者:业精于勤 |  格式:doc  |  页数:4 |  大小:140KB

文档介绍
.设计提问:诗人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梅花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情怀?(开头两句,由画面上所画的洗砚池写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联系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后两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语双关,以物喻人,表明了诗人的品质与气节) 2.小结: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五、回顾反思: 1.“岁寒三友”的象征了怎样的精神:(明确: “竹”是有气节,象征诗人“任而东南西北风”的气概;松:不畏风霜,生机勃勃,象征诗人的铮铮铁骨;梅:超凡脱俗,象征了诗人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2.请学生写出“岁寒三友”对自己的启示。六、作业:搜集有关借物喻人的古诗。教学反思 1.查阅资料、铺垫情感。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成功与否,是要看学生最终能否离开教师自己读书、作文。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语文教学应该是从培养预习习惯开始的。我认为学习古诗词时,课前搜集有关资料尤为重要,因为古诗词离我们比较久远, 通过查阅资料学生可以知道作者写作时的心情、写作的目的以及写作时的时代背景。本节课学生通过资料了解作者“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后,会对王冕的敬佩之请油然而生,带着这种情感去学习古诗,不是水到渠成吗? 阅读教学不可能指望通过几篇范文的学习,学生就能举一反三,所以,在课文最后的作业中,我布置学生继续搜集有关借物喻人的古诗,目的是让学生多读多积累,多角度地吸收知识,为学生编织一张更大的知识的网。在搜集的过程中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 2.创设情景,激发情趣。创设语文学习的情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首要方法。所以在开课初,在学习课文前我通过配乐范读,把孩子带到了诗境中,去欣赏、去品位;这时我们看到孩子们的情绪、情感被激发起来了,他们想表达、急于表达,而此时此刻师生的情感与文本作者的情感也就产生了共鸣。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