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苏教版《论语》选读知识点整理

上传者:幸福人生 |  格式:doc  |  页数:10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 春者, 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 童子六七人,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 礼, 其言不让. , 是故哂之。唯. 求则非邦也与? 安. 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 21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①鼓. 瑟希①鼓. ( 弹奏)②舍瑟而作. ②作. ( 站起)③为国以. 礼③以. (用)④其言不让. ④让. ( 谦让)⑤唯. 求则非邦也与⑤唯. ( 难道)⑥安. 见方六七十…⑥安. ( 怎么,哪里) 22 .翻译文中划线语句(注意添加必要的关联词以疏通语气) ①异乎三子者之撰: ①我和他们三位讲述的不一样。②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②孔子不由得长叹一声道:“我赞成曾点的想法呀!”③唯赤则非邦也与? ③难道公西赤所说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吗? 23 .孔子为何要“与点”? 23. 因为曾皙之志虽不在为政, 但其描述的暮春同乐图, 正是孔子所向往的“礼治”社会的最高境界,是“为国以礼”的结果对此孔子非常感慨,当即表示赞同。 24 .孔子对冉求、公西赤是怎么评价的? 认为他们太过谦让, 并且看问题不够深刻、全面, 委婉地批评他们看不到自己所选择的理想与治国大事的内在联系。 14 中庸之道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来句子通假字本字句子通假字本字⑴然则师愈与与欤⑷乡原,德之贼也原愿⑵无适也,无莫也莫漠⑸恶徼以为知者知智⑶必也狂狷乎狷獧⑹恶不孙以为勇者孙逊二、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并作口头翻译句子类型句子类型⑴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定后⑷恶不孙以为勇者宾前⑵乡愿,德之贼也判断⑸恶讦以为直者宾前⑶恶徼以为知者宾前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