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 正确评价自己, 接纳自己。(1分)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能力在不断提高,但他们还难以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常出现两种倾向,一是对自己估计过高, 过于自信; 二是自我评价过低, 过于自卑。这两种极端倾向均对自我发展不利。学生既要接纳优点, 也要接纳缺点, 同时要注意根据自己的能力, 建立适当的抱负水平。(2 分) (2)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1分) 小学时期是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时期, 因此小学生应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特别是良好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这对其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通过人际交往, 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增进沟通与理解,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1 分) (3) 帮助学生保持健康、愉快的情绪。(1分) 学生情绪既容易受外界影响, 又容易感情用事,情绪常大起大落。要维护心理健康,就应学会保持健康、愉快的情绪。保持大脑的健康, 培养各种兴趣爱好, 参加有益的娱乐活动, 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等都是有益的措施。(1 分) (4) 帮助学生学习性卫生的知识。(1分) 学习性卫生方面的知识, 有助于学生对自身变化加深了解,从而更好地适应这种变化。(1 分) (5) 帮助学生认识求助心理咨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分) 有时候小学生面对的问题可能是自我调整不易解决的,那么,向专业的心理咨询专家寻求帮助就是必要和重要的。教师应让学生知道, 求助心理咨询并不是因为有“病”, 心理咨询是一种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为学生提供心理学帮助的过程。(1 分) (6) 儿童学业不良的辅导。(1分) 对于那些学生智力在正常范围, 而学习成绩经常明显低于同龄学生的一般水平应该进行相应的辅导。(1 分) (7) 问题行为的矫正辅导。(1分) 对于那些扰乱他人或给个人身心健康发展造成障碍的行为,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矫正辅导。(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