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闫兴丽——北京青少年中医药文化教育的探索

上传者:塑料瓶子 |  格式:doc  |  页数:13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源教学化开发从门头沟道地药材“黄芩”的研究学习入手,采集、制作黄芩植物标本及绘画写生;学习黄芩茶的制作过程,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配制黄芩复方茶;进行黄芩苷的提取,鉴定,在实验室进行黄芩不同部位成分检测;野生与种植中草药成分差异性研究;不同环境对黄芩影响;以及黄芩的炮制,形成科技特色校本课程。 6. 高中模式- 北京宏志中学课程开发杏林实验班招收具有北京市户口、对中医药文化具有浓厚兴趣的优秀初中毕业生,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密切合作,充分利用高校资源,设置高中特色化教学。课程由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中医特色基础课程、中医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延伸拓展课程构成,与普通班学生一样,学生也要完成高中毕业和高考升学必须学习的课程。中医特色基础课程共分四个学期开设,实行闭卷考试,学生考试合格,考入中医药大学后,可实现学分互认,学生不必重修相应课程。杏林实验班通过开展各类综合实践活动,以“体验式”学习为载体,培养学生中医药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杏林实验班学生还不定期走进中医药大学,参观中医药博物馆及药材种植基地,让学生参观、辨认陈列的各类标本,了解中草药种植、辨别真伪中草药及饮片加工等。此外,杏林班学生还可以聆听中医名家专题讲座,学习养生、保健等中医药知识,与中医药大学学生深度交流,开展研究性学习。学校还专门为杏林实验班的学生聘请了中医药大学的博士生,作为他们研究性学习的导师,通过对小课题的指导与研究,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和治学精神。 7. 民间中医启蒙教育模式- 杨志勋老中医的“国医启蒙班”杨志勋,出身于中医世家,本着将中医文化传承的原则,从 2006 年自创开办了“清新国医启蒙班”,每逢周六日或寒暑假,近百名 5岁到 13岁的小学员们则聚拢在教室里学习中医药知识。如今,杨老主编的教材《清新国医启蒙教育读本》已经出版。授课特色:吃东西:根据孩子“贪吃”的特点,把有代表性的,味道好的食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