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原理混合少齿差星轮减速器(简称星轮减速器)是湖南机械研究所周干绪研究员 20 世纪 80年代的发明专利, 90年代得到快速发展和完善,并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混合少齿差星轮减速器(H型星轮减速器)和混合少齿差星轮变速器(HB 型星轮变速器),均由机械电子工业部列为我国通用减速器更新换代新系列产品,其技术标准代号为《 ZBJ19006-88 》和《 JB/T6135 —92》。产品的传动原理和结构原理曾获国家发明奖,并先后获得中、美、英等国发明专利权. 1988 年获首届国际专利与新设备展览会金奖。 1992 年1月通过了机械电子工业部组织的技术鉴定。 H和HB星轮传动的主要技术特征是通过两对或两对以上(作为特例也可用一对) 的内啮合齿轮副采用不同的齿数、不同齿轮模数、不同的齿数差以及不同的齿轮副偏心距(即齿轮中心距)进行排列计算出大量传动比组合,然后从中优选最佳传动比系列,以组合成减速或变速传动。图 2.1 星轮传动原理图2.1 表示 H型星轮传动原理。图中有两对内啮合齿轮副,内齿轮 1G 和行星齿轮 2G 啮合,内齿轮 4G 和行星齿轮 3G 啮合, 1为输出轴,与内齿轮 1G 紧固成一体, 2表示转矩转速传递机构—— n根星轮轴(滚动星轮),3为安装行星齿轮 2G 的偏心曲柄,齿轮 2G 通过滚动轴承而空套在曲柄轴颈上,由曲柄 3构成齿轮 1G 与 2G 的偏心距 12a 。4为安装行星齿轮 3G 的曲柄,构成齿轮 4G 与 3G 的偏心距 34a 。同理, 3G 通过滚动轴承空套在曲柄轴颈上,5为动力输入轴,6为平衡器,行星齿轮 2G 和 3G 上均有 n个等分孔,等分孔的中心圆直径分别为 2zD 和 3zD ,为了实现多边形平行运动必须使 2 3 z z D D ?。当动力输入轴 5旋转时,由于内齿轮 4G 固定在机壳上,行星齿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