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部位局部凹陷。分析其原因在于制动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影响(诸如司机操作不当,制动系统不佳,轮轨黏着力降低等), 造成车轮被抱死,导致车轮与钢轨之间产生强烈摩擦,摩擦热使得车轮踏面局部产生相变,形成硬而脆的马氏体组织,严重时会导致擦伤处剥离掉块。擦伤程度较深时, 会降低列车运行平稳性,产生振动并对轴承等相关部件产生危害[1]。除了上述的车轮踏面擦伤之外,踏面的圆周磨耗也较为常见。轮轨之间为滚动接触,车辆就是通过车轮和钢轨之间的黏着来实现运行的。这种特殊的接触方式导致了车轮在转动过程中与钢轨的摩擦产生磨耗,这也是踏面损伤的常见形式之一。踏面和钢轨构成一对运动摩擦副,其磨损程度受摩擦接触面的材质影响。而且,踏面形状也会影响车轮踏面圆周磨耗。我国之前采用的锥形踏面,运用一段实践之后,踏面的磨耗现象就非常严重,甚至影响列车安全运行。之后,磨耗型踏面的使用明显降低了轮轨之间的磨耗。此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损伤形式——车轮扁疤[2-3] 。由于制动磨耗或材料剥落造成的车轮踏面上呈弦状的缺陷部分称车轮扁疤。带有扁疤的机车车辆在线路上行驶时会产生附加的轮轨冲击力, 其幅值随扁疤长度的不同可达正常轮轨力的几倍甚至十几倍, 并且随车轮的滚动周期性地作用于车辆和轨道, 是造成机车车辆轮轴疲劳断裂、钢轨与混凝土轨枕断裂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根据国内外相关铁路工作者的研究以及现场实践经验来看,还存在有如下一些较为常见的车轮踏面损伤形式:(1)由于踏面闸瓦制动而产生的车轮踏面熔着;(2)由于自然环境(比如天气条件等)而产生的车轮踏面锈蚀;(3)同样是由于闸瓦制动而产生的制动热裂纹;(4)除此之外,还有表面局部凹陷、表面结疤(二者主要是新轮在浇筑等过程中产生的) 、踏面剥离等伤损形式存在[1] 。在众多的车轮踏面损伤中,需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踏面磨耗、踏面擦伤和踏面剥离,其对列车运行安全性的影响极为